得有一股“擰拉”勁
懂乒乓球的人都知道現在有一種打法叫“擰拉”。以往打球時搓、削、推等比較常見,現在往往對方球過來就直接上手擰拉,“擰”得帶勁、“拉”得有力,既好看又管用。擰拉成了乒乓球賽中的關鍵一招,也是高手過招時的制勝法寶。
擰拉關乎輸贏,人生貴在“擰拉”。如果把我們的工作、學習和生活比喻成一場球賽的話,高低好壞甚至成敗輸贏也在“擰拉”。擰拉的好處是給自己擰出機會和主動,擰出干勁和沖勁,擰出氣勢和斗志。然而,也有一些人恰恰缺少這種“擰拉”精神,有的干工作要么無精打采、疲疲沓沓,要么束手束腳、畏首畏尾,精氣神不足。面對改革發展中的新問題新矛盾,沒有一股“擰拉”勁,是頂不上去、干不下來的。有闖的精神、冒的精神,“有一股子氣呀、勁呀”,這也正是“擰拉”勁的真諦所在。
擰拉是一種本領,得會“擰拉”。擰拉不是每個人都有的一種技術,得下苦功夫勤學苦練才會有。現在有些人手里頭都是一些“老技術”和“老套路”,好比打球只滿足于一般的“搓”“削”“推”,面對新的時代潮流和新形勢新變化,只知道“吃老本”,只會“念舊經”“哼老調”,不會“謀新篇”“唱新歌”,常常落入“老辦法不管用、新辦法不會用、土辦法不能用”的窘境和尷尬。擰拉是一種自我突破和自我革新。“志之難也,不在勝人,在自勝也。”只有不斷地勤學苦練,吃大苦、流大汗,不斷地戰勝自我、完善自我,才能為“擰拉”打下扎實基礎。不然“擰拉”就是一句空話,根本無從談起。
擰拉是一種勇氣,得敢“擰拉”。有擰拉本事的人,未必都有膽略放手擰拉,有的或因丟過分而變得謹小慎微、瞻前顧后起來,怕擰出臺、怕擰失誤,有的還會變得不自信起來;有的則面臨強大的對手,懼怕在先,或面對風云激蕩、瞬息萬變的賽場,膽怯害怕、裹足不前,眼里只看到挑戰卻看不到機遇,只看到困難卻看不到希望,等等。俗話說:洗多碗的容易打碎碗。擰拉多了,出現些失誤是正常的事,大可不必“一朝被蛇咬,十年怕井繩”。人最寶貴的是不怕失敗和不忘失敗,最值得驕傲的是從成功中走出來和在失敗中站起來。特別是,兩強相遇勇者勝,在激烈的矛盾斗爭中,在滾石上山、逆水行舟的改革大潮中,就得拿出敢于斗爭、敢于勝利的勇氣,拿出逢山開路、遇水架橋的辦法。
擰拉是一種技巧,得善“擰拉”。擰拉是有講究的,不是說每個球都可以隨意擰拉的,得把握好時機,擰拉出旋轉、節奏、角度和變化,這樣擰拉出去的球才有質量。有的人工作中習慣于憑經驗、想當然,決策時拍腦袋、承諾時拍胸脯,出了毛病和問題則拍大腿,最后拍屁股一走了之,有時甚至是來蠻的、動粗的。擰拉不是盲目蠻干,得講科學方法,厘清可為、可不為和不可為的事情,按規律辦事、實事求是辦事。
擰拉的球很旋轉,“擰拉”的人生更出彩。擰拉是強者的身姿、勇者的風采,是一種責任擔當和英雄氣概。學會擰拉、敢于并善于擰拉,多一點“擰拉”勁,便能“擰拉”出新天地、新精彩。
2019年12月19日星期四
【大家風范編輯上傳】